目前,在学校特色建设上存在一些认识和实践的误区,比如把特色项目、特色活动当成学校特色建设的主体甚至是全部。“特色”是整体的,有特色活动和特色项目,如果并未因此形成学校独有的品行和风格,很难说那是学校建设应当追求的特色。在学校特色建设起步阶段,开展特色活动,启动特色项目,作为学校特色建设的突破口,是无可厚非的。但这种特色必须基于满足学生自主性、选择性学习的需要。从长远看,特色活动,特色项目重在构建学生多样发展的基础平台,铭刻学生终生难忘的文化记忆,那样,它自然成为学校特色的有机组成。
学校是一个文化场所,除了文化一无所有。一所学校要进行特色建设,实现特色发展,就必须建设属于自己的文化,实现文化立校。
一、特色建设的保障——以制度创新为抓手。
关注教育规律,让制度促进而不是阻碍学校沿着科学的轨道向前发展;关注激活内在活力,让制度的功能定位不在于管人,而在于激发人的内驱力,调动人的积极性;关注参与合作共享,让制度成为组织成员的凝合剂;更加关注执行落实力度,让制度不仅挂在墙上,而且体现在实践里,落实在行动中。
二、特色建设的重心——从课程教学改革突破。
课程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,也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。探索特色课程、特色学科建设,让学校的课程教学生长在校本文化的土壤之上,彰显学校的独有的优势和个性;提倡基于标准、源自心灵的教学,让课程教学既符合课程标准的规范性要求,又体现教师的个体灵性,既具有科学性,又具有艺术性;创建具有个性的实践模式,鼓励学校和教师开展课程实践探索,形成具有浓郁校本特色和个性特征的课堂实践模式,让课堂教学不再千校一面、千人一面。
三、特色建设的途径——走校本发展之路。
从某种意义上说,地域、生源、传统、定位的差异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,学校特色就是利用自身优势资源的有效放大。在差异中发现自我的优势,并进而发展为自己的特色,这是校本发展的基本途径。校本发展也能促进学校特色建设,实践证明,越是校本的,往往就越是特色的。
校本,顾名思义,即是以校为本,只有基于学校的传统、方位和环境,学校特色建设才能根深蒂固、枝繁叶茂。校本发展要指向学校根本、本质的发展,指向师生能力的全面提升和素质的终身发展。学校特色建设不能摆样子、装面子、搞花架子,而要付诸实实在在的行动,见到实实在在的效果。学校发展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,要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而不是个别特长,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受到教育阳光的普照。校本发展应该怀包容之心,持中庸之道,以温和的、渐进的方式推进学校变革,推动学校的发展。